拔完牙,嘴里空了个位置,难免有点不习惯。别担心,伤口会慢慢长好,但关键得靠你回家后的正确护理。护理得当,能少受罪、好得快;护理不当,可能出血、感染,甚至疼得睡不着。这份指南帮你理清重点,科学度过恢复期。
止血关键期护理
拔牙后医生会在伤口处放置灭菌棉球或纱卷,需持续咬合30-60分钟。咬合力度需适中——过松无法有效压迫止血,过紧则可能损伤组织。期间避免反复吐口水或查看伤口,防止已形成的血凝块脱落。若轻微渗血持续,可更换清洁纱布轻咬20分钟。冰敷能辅助止血:用毛巾包裹冰袋,每敷15分钟需间隔10分钟,避免冻伤皮肤,24小时内效果最佳。
合理饮食促进愈合
术后2小时内禁食禁水,避免破坏脆弱血凝块。之后优先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,如米汤、蛋羹、酸奶,温度接近体温为宜。24小时后可逐步添加软烂面条、鱼肉泥。严格规避三类食物:
温度过高的汤粥(导致血管扩张出血);
坚硬耐磨的坚果、饼干(刮伤创面);
辛辣刺激性的辣椒、酒精、咖啡(诱发疼痛或感染)。
进食时用健侧咀嚼,至少持续3天。
口腔清洁科学操作
术后24小时内禁止刷牙、漱口或使用漱口水,保护血凝块稳定。24小时后可轻柔刷牙,但需避开伤口区域;漱口推荐温盐水(250ml温水+半茶匙盐),每日3-4次,含漱后自然流出,避免用力鼓漱。含酒精漱口水会刺激创面,延迟愈合,需暂停使用。清洁全程动作需轻缓,尤其前3天防止机械损伤。
生活行为避坑指南
暂停剧烈运动至少48小时,如跑步、健身等,因身体活动会升高血压导致继发性出血。戒烟至关重要:烟草中的尼古丁收缩血管,减少伤口供氧,显著延缓愈合。勿用舌头舔舐或手指触碰创面,以免带入细菌或破坏凝血块。此外,避免用吸管喝饮料,吮吸动作产生的负压可能使血凝块脱落。
合理用药控制症状
若医生开具抗生素(如阿莫西林、甲硝唑),需按时足量服用,预防细菌感染。止痛药(如布洛芬)在疼痛明显时使用,但勿超剂量。特殊人群需警惕:糖尿病患者注意血糖监测;服用抗凝药物者需提前告知医生,调整用药方案。未经医生指导,切勿自行使用偏方敷料填塞牙洞。
愈合进程观察要点
拔牙创面恢复分阶段:
3天内:创口红肿、隐痛属正常,冰敷可缓解;
4-7天:血凝块机化,软组织初步封闭牙槽窝;
8-30天:骨组织逐步再生填满牙洞。
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就医:
出血呈鲜红色且持续超过12小时;
疼痛3天后加剧,放射至耳颞部(警惕干槽症);
面部肿胀扩散或伴38℃以上发热。
伤口恢复需要时间,更需要你每一步的细心配合。从止血到饮食,从清洁到用药,科学护理的本质是顺应身体修复的规律。记住这些要点,你的口腔会以更快的速度回归健康。如有疑虑,上饶协和医院口腔科随时为你的康复护航。